中关村创业大街三年记:咖啡凉了创业却在回暖
三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222个),获得融资743个,融资成功率39%,总融资额91.04亿元,平均融资额1225万元,其中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一条220米长的大街让创业变得不再孤独,也撰写了一段传奇。这里聚集了很多对创业有着无限激情的人,他们在咖啡馆里不是谈情说爱,而是聚在一起讨论创业经验。这条大街就是中关村创业大街。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了它第三个生日。在咖啡凉了、逃离大街等此消彼长的声音中,中关村创业大街从火爆到降温再到回暖,就像每个创业者的项目经历着的那样,中关村创业大街从稚嫩正慢慢成熟。来自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条大街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总融资额达到91.04亿元。在“大街人”眼中,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一个现象级的大故事。
传奇
2014年6月12日,前身为海淀图书城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了。这个街区位于我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为密集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它是北京市与海淀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我国第一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大街,也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化聚集高端创新创业要素的生态街区,成为了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策源地。
“三年来创业大街从传统图书销售升级为双创服务平台,聚集了更多的优质资源,它在不断地升级,现在的创业大街,是创业文化的高地,是创新策源地,聚集了更多的产业资源、高端人才、金融资本。”中关村创业大街董事长姚宏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这条仅220米长的大街上,车库咖啡、3W咖啡、联想之星、36氪、创业黑马等45家各类创业服务机构星罗棋布。除此以外,据统计,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了30多家大企业、50多所高校、20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等各类合作方,探索模式创新和服务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服务,在各个垂直领域形成矩阵式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创业大街机构共设立152家分支,向全国输出创新创业理念、服务与资源。在如此庞大的系统之下,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慧眼识珠的投资人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
最新数据显示,三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222个),获得融资743个,融资成功率39%,总融资额91.04亿元,平均融资额1225万元,其中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交上这样一份成绩单,与中关村创业大街一直在打造集“2+5”功能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多元的蓬勃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分不开。据姚宏波介绍,“2+5”中的“2”为两大核心功能,即创业投融资和创业展示;“5”为五大重点功能,分别为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和创业培训。
“作为‘平台的平台’,中关村创业大街以资源聚合为中心,从机构集聚向产业资源、全球资源聚合升级。”据姚宏波介绍,目前,街区已发展形成以入驻机构为主体,以创业会客厅、创新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生态式服务体系。其中,创业会客厅在全国首创“政府政务服务+社会专业服务”运营模式,线上线下融合了来自政府、社会200多个服务机构的千余项服务。
回归
贝壳菁汇创新生态圈(以下简称“贝壳菁汇”)是一家孵化机构,总部位于中关村园区丰台园,是丰台园的“双创”明星。贝壳菁汇董事长张磊也一直向往中关村创业大街。去年,他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布局了项目路演厅,每周三固定开展一场活动,终于也成为了一名“大街人”。
“创业大街变得越来越实、越来越深、越来越专、越来越精了。”张磊很有感触,“当年一阵风刮过,很多人跟风造成了一些‘虚胖’。但大风过后,留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都是‘身体好’的,都是‘健康的’,都是真正为创业服务的机构,真正为创业者提供价值的机构。”
“我觉得中关村创业大街是一块特别好的试金石。”周五咖啡创始人、全经联园区地产委员会委员翁晶认为中关村创业大街现在正常化、常态化了。
“从以前的异常火爆,到后来的平稳过渡,再到现在甚至有一些降温,还有的时候回暖,我觉得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小生态,而且在紧跟大的经济背景、大的行情。”翁晶说,虽然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人气没有像以前那样爆棚,但他觉得更正常,这才是一个好的生态系统。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客流,让周边的餐饮生意火得不得了,特别是中午用餐好像是‘赶集’。”在翁晶看来,特别的是中关村创业大街引爆了周边的各种服务业态。
眼下,非首都功能疏解正进一步深化,北京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正全面转型。双创不仅是载体,更是北京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支撑。中关村创业大街自身的完善,在北京经济创新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进行的创意、研发的成果,转化在京津冀区域,是创新的源泉,起到了源头作用。”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弘认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是中关村科学城的核心区域,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空间载体。
据赵弘观察,经过三年的发展,各种要素集聚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这里创意迸发,成为了科技智慧和资本寻求碰撞和融合的一个空间载体,中关村的信息对接和对流的平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概念确立以后,使这个区域内容更加充实,具有了符号价值,成为了中关村科学城的标志区,对未来的要素完善、服务完善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潜力
在雷峰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立强眼中,中关村创业大街也变了,变得正与经济发展联系得更紧密。“我们一年投资上千个项目,有很多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我发现来自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项目更务实、更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了。”张立强说,作为投资人他非常欣喜,这也进一步诠释了创业活动本身的价值。
“不仅如此,中关村创业大街真的是培养出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有的‘走’出了大街,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翁晶说,在创业大街摸爬滚打多年,让这些人才头脑灵活、市场嗅觉灵敏、创新精神强,在很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李宁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最早李宁一是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团队的一员,虽然年龄已不小了,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氛围的熏陶下,创新创业的细胞再次在他血液中沸腾了。于是,他“走”出大街开始了创业。如今他的项目运营得有声有色。
“一种莫名的力量让我重新焕发创业的冲动。”李宁一对北京商报记者说,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日子让他始终难忘。在他眼中,中关村创业大街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中关村创业大街正从以前关注国内的创新创业到现在关注全球的创新创业。最初,中关村创业大街仅局限在一个区域,目前正突破区域向全球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全生态、多维度的服务。”在李宁一看来,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全国“双创”的引领与示范,“细致的工作做得很不错”。
根据计划,中关村创业大街将进一步构筑与全球创新项目、服务机构、行业领袖企业的纽带关系,围绕“科技+产业”形成深度合作的资源网络,培育产业创新的土壤。
对于未来的发展,姚宏波很有信心:“中关村创业大街未来将会是对标国际的创新高地,是海淀对外展示、连接世界的窗口之一,同时也是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众多具有核心创新技术的项目、高水准服务的聚合平台,将会继续引领示范全国双创新模式。”
“夸它是爱它,批评它更是爱它。我们怕它完了。”作为双创的从业者,无论是张磊、张立强还是翁晶,都由衷地希望中关村创业大街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所以他们也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困惑和建议。“在服务的专业性上,中关村还打造了一个智造大街,那我们这个中关村创业大街聚焦在哪一块?如是专注于投资还是专注于孵化?”张磊建议未来可探索向更垂直、更纵深的方向“去做”。
张立强则从资本层面建议中关村创业大街进一步强化创新链与资本链的对接,为推动北京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从我的了解来看,无论是平台、众创空间还是孵化器,目前一个大的困惑就是怎么‘走出去’。这个‘走出去’的意思是与外界更多地链接。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在进行多种尝试,我觉得模式‘走出去’了,但怎么与外面、开放型企业、国企去链接价值资源,真正帮助孵化的创业项目落地,还很有潜力。”翁晶直言。
同时,翁晶认为如何解决创业项目不能“断奶”,一“断奶”就不行的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我发现这几年,创业大街更多的是对创业项目的包装以及政府的支持,包括国际化、品牌等,无论是资金和还是变向的资源都为创业者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但我认为这对创业者真正的成长还不够,仅是做到了是创业者的家长,能管吃管喝,还不是好的老师,还没能真正教会创业者如何尽快成长。”
一条220米长的大街让创业变得不再孤独,也撰写了一段传奇。这里聚集了很多对创业有着无限激情的人,他们在咖啡馆里不是谈情说爱,而是聚在一起讨论创业经验。这条大街就是中关村创业大街。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了它第三个生日。在咖啡凉了、逃离大街等此消彼长的声音中,中关村创业大街从火爆到降温再到回暖,就像每个创业者的项目经历着的那样,中关村创业大街从稚嫩正慢慢成熟。来自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条大街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总融资额达到91.04亿元。在“大街人”眼中,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一个现象级的大故事。
传奇
2014年6月12日,前身为海淀图书城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了。这个街区位于我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为密集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它是北京市与海淀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我国第一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大街,也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化聚集高端创新创业要素的生态街区,成为了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策源地。
“三年来创业大街从传统图书销售升级为双创服务平台,聚集了更多的优质资源,它在不断地升级,现在的创业大街,是创业文化的高地,是创新策源地,聚集了更多的产业资源、高端人才、金融资本。”中关村创业大街董事长姚宏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这条仅220米长的大街上,车库咖啡、3W咖啡、联想之星、36氪、创业黑马等45家各类创业服务机构星罗棋布。除此以外,据统计,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了30多家大企业、50多所高校、20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等各类合作方,探索模式创新和服务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服务,在各个垂直领域形成矩阵式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创业大街机构共设立152家分支,向全国输出创新创业理念、服务与资源。在如此庞大的系统之下,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慧眼识珠的投资人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
最新数据显示,三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222个),获得融资743个,融资成功率39%,总融资额91.04亿元,平均融资额1225万元,其中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交上这样一份成绩单,与中关村创业大街一直在打造集“2+5”功能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多元的蓬勃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分不开。据姚宏波介绍,“2+5”中的“2”为两大核心功能,即创业投融资和创业展示;“5”为五大重点功能,分别为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和创业培训。
“作为‘平台的平台’,中关村创业大街以资源聚合为中心,从机构集聚向产业资源、全球资源聚合升级。”据姚宏波介绍,目前,街区已发展形成以入驻机构为主体,以创业会客厅、创新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生态式服务体系。其中,创业会客厅在全国首创“政府政务服务+社会专业服务”运营模式,线上线下融合了来自政府、社会200多个服务机构的千余项服务。
回归
贝壳菁汇创新生态圈(以下简称“贝壳菁汇”)是一家孵化机构,总部位于中关村园区丰台园,是丰台园的“双创”明星。贝壳菁汇董事长张磊也一直向往中关村创业大街。去年,他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布局了项目路演厅,每周三固定开展一场活动,终于也成为了一名“大街人”。
“创业大街变得越来越实、越来越深、越来越专、越来越精了。”张磊很有感触,“当年一阵风刮过,很多人跟风造成了一些‘虚胖’。但大风过后,留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都是‘身体好’的,都是‘健康的’,都是真正为创业服务的机构,真正为创业者提供价值的机构。”
“我觉得中关村创业大街是一块特别好的试金石。”周五咖啡创始人、全经联园区地产委员会委员翁晶认为中关村创业大街现在正常化、常态化了。
“从以前的异常火爆,到后来的平稳过渡,再到现在甚至有一些降温,还有的时候回暖,我觉得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小生态,而且在紧跟大的经济背景、大的行情。”翁晶说,虽然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人气没有像以前那样爆棚,但他觉得更正常,这才是一个好的生态系统。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客流,让周边的餐饮生意火得不得了,特别是中午用餐好像是‘赶集’。”在翁晶看来,特别的是中关村创业大街引爆了周边的各种服务业态。
眼下,非首都功能疏解正进一步深化,北京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正全面转型。双创不仅是载体,更是北京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支撑。中关村创业大街自身的完善,在北京经济创新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进行的创意、研发的成果,转化在京津冀区域,是创新的源泉,起到了源头作用。”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弘认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是中关村科学城的核心区域,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空间载体。
据赵弘观察,经过三年的发展,各种要素集聚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这里创意迸发,成为了科技智慧和资本寻求碰撞和融合的一个空间载体,中关村的信息对接和对流的平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概念确立以后,使这个区域内容更加充实,具有了符号价值,成为了中关村科学城的标志区,对未来的要素完善、服务完善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潜力
在雷峰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立强眼中,中关村创业大街也变了,变得正与经济发展联系得更紧密。“我们一年投资上千个项目,有很多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我发现来自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项目更务实、更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了。”张立强说,作为投资人他非常欣喜,这也进一步诠释了创业活动本身的价值。
“不仅如此,中关村创业大街真的是培养出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有的‘走’出了大街,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翁晶说,在创业大街摸爬滚打多年,让这些人才头脑灵活、市场嗅觉灵敏、创新精神强,在很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李宁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最早李宁一是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团队的一员,虽然年龄已不小了,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氛围的熏陶下,创新创业的细胞再次在他血液中沸腾了。于是,他“走”出大街开始了创业。如今他的项目运营得有声有色。
“一种莫名的力量让我重新焕发创业的冲动。”李宁一对北京商报记者说,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日子让他始终难忘。在他眼中,中关村创业大街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中关村创业大街正从以前关注国内的创新创业到现在关注全球的创新创业。最初,中关村创业大街仅局限在一个区域,目前正突破区域向全球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全生态、多维度的服务。”在李宁一看来,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全国“双创”的引领与示范,“细致的工作做得很不错”。
根据计划,中关村创业大街将进一步构筑与全球创新项目、服务机构、行业领袖企业的纽带关系,围绕“科技+产业”形成深度合作的资源网络,培育产业创新的土壤。
对于未来的发展,姚宏波很有信心:“中关村创业大街未来将会是对标国际的创新高地,是海淀对外展示、连接世界的窗口之一,同时也是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众多具有核心创新技术的项目、高水准服务的聚合平台,将会继续引领示范全国双创新模式。”
“夸它是爱它,批评它更是爱它。我们怕它完了。”作为双创的从业者,无论是张磊、张立强还是翁晶,都由衷地希望中关村创业大街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所以他们也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困惑和建议。“在服务的专业性上,中关村还打造了一个智造大街,那我们这个中关村创业大街聚焦在哪一块?如是专注于投资还是专注于孵化?”张磊建议未来可探索向更垂直、更纵深的方向“去做”。
张立强则从资本层面建议中关村创业大街进一步强化创新链与资本链的对接,为推动北京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从我的了解来看,无论是平台、众创空间还是孵化器,目前一个大的困惑就是怎么‘走出去’。这个‘走出去’的意思是与外界更多地链接。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在进行多种尝试,我觉得模式‘走出去’了,但怎么与外面、开放型企业、国企去链接价值资源,真正帮助孵化的创业项目落地,还很有潜力。”翁晶直言。
同时,翁晶认为如何解决创业项目不能“断奶”,一“断奶”就不行的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我发现这几年,创业大街更多的是对创业项目的包装以及政府的支持,包括国际化、品牌等,无论是资金和还是变向的资源都为创业者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但我认为这对创业者真正的成长还不够,仅是做到了是创业者的家长,能管吃管喝,还不是好的老师,还没能真正教会创业者如何尽快成长。”
标签: 中关村 创业 大街 咖啡 回暖
上一篇:肯尼亚4月咖啡收入同比增加21%
下一篇:马达加斯加咖啡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