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咖啡店只卖咖啡没戏了? 蛙大咖啡:卖的是“小圈子”
个人创业开个咖啡厅,看来并非很好的选择。这片红海市场中,单枪匹马的咖啡厅多如牛毛,更不用说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和便利店当中咖啡贩售机的夹击了。
在台湾,咖啡厅开店成功率也很低,每10间约只有2~3间赚钱。不过台湾网络知名网友蛙大(本名杨明晃)2007年选择在不起眼的小巷子中开设咖啡店“蛙咖啡”,却能在第3个月就开始获利。首度创业,而且还是选择目前竞争最激烈的业种,却能一举成功,他有什么过人本事?
用“个人品牌”开店
蛙大最初的想法不是开家咖啡店,而是一个展览空间。6年前,蛙大还是宏碁戏谷的部门主管,底下管了80名员工,他白天上班,晚上经营自己的摄影博客,将自己爬高山拍照的作品,在网络上发表,累积不少粉丝。
2007年,他离职环岛一圈之后出了《岛内出走》这本书。因其沿路拍了大量照片,所以蛙大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打造一个10~15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头配有液晶电视、投影机,且只提供给自由创作者免费使用。
但是,收入不知该从哪来,所以他转而思考开起咖啡店,至少可以卖咖啡,店内的面积也从原来的15平方米,一下长大到50平方米。
要有50平方米大的店面,房租又不能高,他开始找寻商业区附近的小巷子,但条件是从大马路走进去不能超过1分钟,后来在松江路上的巷子里找到一间店面,每个月租金6万元(台币,下同),只有青田街店面的1/3。他以单车为主题设计店面,整间店投资下来将近300万元。
在台湾青创总会创业发展部主任邱重威看来,单店投资高达300万元,以10年经营年限来看,每年要摊提30万的折旧费用,以每月30万元营业额来看,投资成本偏高。
然而,因为蛙大在网络上已拥有相当的知名度,网友用力传播与适度媒体曝光后,蛙咖啡没有花一毛钱宣传费,知名度却很快打开,再加上搭上单车热潮,从第3个月起就小有获利,每月营收约30万元,扣除租金、人事、食材等支出,每月获利约5万元。
分时段出租,一生二
经营半年之后,蛙大发现,来店内聚会的人很多,不少人还希望能包场使用,这项需求开启了他出租场地的想法,他开始将蛙咖啡分时段出租,并以低价抢市,每小时1,800元租金还包含1,000元餐饮,只有五星级饭店行情的2成,对于聚餐或记者会的使用需求,都相当划算,因此抢到了不少生意,“我做一场包场就可以抵2天收入,效率高很多。”蛙大说。
由于差异化的经营方式,让蛙咖啡靠包场收入就能支撑一家店的支出,而蛙大也在店内开辟一面墙,贩卖他个人摄影作品所延伸的周边商品,并提供其它设计品牌摆设小柜位。
尝到甜头后,蛙大在第2年又看中八里,在当地选了一个点,开设第2家蛙咖啡,同样的,虽然是咖啡店,卖点却不是咖啡,而是当地的独特需求——— 单车旅游热。他在这家店内提供单车租借、维修及免费淋浴间,名声透过网络宣传,甚至吸引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旅客远道而来。
即便单车热开始退烧,但蛙咖啡八里店的营运未受丝毫影响,“那只是销售减少,因为该买车的人都已经买了,使用的人数并未减少。”蛙大说。
蛙大强调,蛙咖啡每间店获利都不高,但至少都能养活自己,同时还建立品牌知名度。未来,他希望蛙咖啡的品牌效益能延伸到他的作品上,创造出另一条收入线。
标签: 咖啡 小圈子 咖啡店
上一篇:喝的是咖啡 找的是感觉
下一篇:罗蒂和他的拿铁艺术Caffè La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