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咖啡馆的时光
杨蕾歆在美访学期间留影。
坐落在纽约哈莱姆区的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常春藤盟校的八大名校之一。自1754年成立以来,她用美国绅士的做派,叩问、洗礼着无数学子们的思想和心灵。
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美国文化是多元、互动和包容的,毗邻哈德逊河的哥伦比亚大学,也“海纳”了不同国家、种族的学子,让人在开阔的氛围里,接受各种领先、甚至迥异的思想。
由于思维方式、民族文化根脉的不同,访学期间,虽然与异文化沟通和交融有一定难度,但也平添了几分认知、抉择和判断的乐趣。
初来乍到,老师就会告诉你,一定不能看不起有色人种,同时也会告诉你,如果你觉得因为你的种族在校园受到歧视或侮辱,学校一定会严肃对待、慎重处理。
每天早上,在和西班牙裔的宿舍门卫道过早安之后,我会到学校小卖部的印度籍大叔那里买一杯咖啡,然后去到我所在的美国文化与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室。
班上一共有来自7个国家、共14名同学,在这个文化大融合的环境里,有一种走进了“联合国”的感觉,也能充分感受美国校园对“差异”的包容。
留学生们对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比如将大麻合法化)提出质疑,觉得美国人在玩火;中东国家的女学生则会给我们详细解释政府、家人对她们的支柱和帮扶,很多妇女并不需要上班,每月都能得到来自政府、丈夫、儿子及其他亲人的财务支持。
老师们会针对一些不同问题和大家进行循序渐进的沟通和交流。虽然老师立场坚定、非常珍惜地看重自己的本土文化,但当他们好奇地了解到异国文化时,也会用尊重的态度去聆听、去感悟。
咖啡馆里的课堂
哥伦比亚大学有大大小小26个图书馆或学习中心,有各种针对不同趣味和爱好的社团……这一切将学校浓缩成为一个小社会,实现学生的完全自治,同时给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可能。
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咖啡馆(Hungarian Pastry Shop)。这个看上去平庸、无奇的咖啡馆,却受到无数师生的追捧,爱好人文艺术的师生对它的喜爱和热衷,也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一本好书、一部戏剧、一幅名画……在咖啡馆里的课堂,没有固定的座位,也没有师生“席位”。古典昏暗的的氛围里,三五成群的师生谈天说地,让原本就很自由的美式课堂更加随意。
这种将“课堂搬进咖啡馆”的教学方式,让各式各样的思考、灵感和火花飞速碰撞、分裂、或是融合。
严苛的“反抄袭”管理
貌似自由的哥伦比亚大学,也有让学生“叫苦连天”的学术管理制度,而这正是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名校的根基。
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一位沙特阿拉伯同学被神秘地叫出了教室。当时大家都感到诧异,因为这样的情况实在少有。不久后,他私下告诉我们,教授怀疑他的论文有抄袭的嫌疑,所以把他约去“谈话”。这个消息让大家很讶异,同时,也真真切切被学校的严谨所震慑。
在开学第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收到一式两份的“反抄袭”承诺书。承诺书上一款一条地介绍了哪些行为属于抄袭,怎样的结果会被认定为抄袭。学生在认真阅读之后需要签上自己的名字,一份交由学校保管,一份学生自己保留。如果一旦违反其中的条款并被证实为抄袭或剽窃,最重甚至将面临开除学籍的严厉处罚。
而这一点,也几乎是美国高校的一个基本准则。老师可以容忍你提出任何一种类型、角度、层次的问题,但决不允许任何剽窃行为的发生。抄人家的观点想法算抄袭,抄别人叙述算抄袭……甚至,抄自己以前写过的东西也算抄袭。
正是由于这种认真、求实甚至严苛的态度,才使哥伦比亚大学在医学、法学、商学等学科上名列世界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更是美国乃至世界新闻界之最高荣誉。
(作者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曾于2014学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
标签: 咖啡馆 时光
上一篇:妈妈与咖啡
下一篇:在星巴克对面开咖啡馆 他靠什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