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咖啡馆纪行 巴亚多利德的童话世界
当我跟着Alvar咖啡馆悠闲的步伐在巴亚多利德(Valladolid)城里转悠半天后,已经欣赏了恢弘精致的圣保罗教堂,感叹了建造400年也未曾完工的大教堂,参观了塞万提斯曾经居住过4年的白色小屋子,也把国家雕刻博物馆和城市博物馆逛了个遍。这座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的首府城市,简直是半部西班牙历史书。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达于1469年在此联姻从而促成了西班牙的统一,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母亲在这里出生,哥伦布则于1506年孤独地死在了这里。历史的巨变和存遗让如今的巴亚多利德充满了岁月的痕迹,满目都是名胜古迹。我这位高大英俊的西班牙朋友一脸骄傲地带着我继续晃悠,而我却挑剔地说,这座干净整洁的城市,缺乏巴塞罗那的童话感,实在太过一丝不苟了。
于是,不服气的Alvaro拉着我来到了大广场不远处的Cubero Confiterias Pastelerias,说要让我好好领教他们的童话感。这家咖啡馆,午后时分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家,着实看不出有什么异样。Alvaro带我径直上了二层的阁楼,我被玻璃柜里那些巨大的建筑模型惊呆了。这家咖啡馆的身后原来是家蛋糕工厂,老板Enrique祖上三代都是制糖高手,他们擅长用糖、果糖、蛋白做成面团,再制成眼前这些惟妙惟肖的建筑。之前我所参观的市内著名建筑,在这里都可以一一找到。我大胆猜测制作一个建筑需要200小时,Enrique听了笑着说:“那只有神灵显神迹才能达成啊!通常一个需要500至700小时。”为了求得超高逼真度,Enrique会给真正的建筑拍上百张照片,尤其是细节部分。这些细节呈现在模型中的时候,就需要依靠几十种不同的工具,甚至是手术刀来完成精妙的雕琢。Enrique已经在全球做过几十场展览,也得到过上百个世界第一和全球金奖。这位花白头发、面色红润的老爷子,流露着充满灵气的眼神和活力四射的童心。
Cubero的另一看点,便是Enrique收藏的800把银质咖啡调羹。一楼的橱柜里只展出了一小部分,但已令人叹为观止,忙不及看。Enrique旅行时,从世界各地将它们带回来,按照国别排列。大的小的,高瘦的矮胖的,卷曲的平直的,勺柄头上各自有不同花纹和颜色,小小的调羹竟也能让人窥看各国各城的文化与美感。
说起店主对旧物的收藏,让我想起香港湾仔的Amical Coffee。湾仔纷杂的人潮,在日、月、星街这一带瞬间散去。这一方住宅区里,隐匿了许多潮牌小店、咖啡馆、小餐馆,甚至有一间入型入格的Monocle Shop。遇见Amical纯粹是桩意外,因为它隐身在一栋唐楼的一楼(即中国人说的二楼),是间容易错过的楼上咖啡馆。不是因为它红色的灯箱招牌在四周扶疏绿意中稍感显眼,是很难发现这一宝地的。按了门铃后上楼,工作日的午后几乎没有客人,格外安静。但我相信,这方空间,即使客人坐满了,也不会感到嘈杂吵闹,它就是这般地有灵气。
店内的一桌一几都是原木制作,没有金属或时尚的现代设计,暖人心且没有距离感。许多物件都值得细看,墙壁上是手绘的艺术画,角落中发现了一只黑色拨轮式旧电话机,还有如青花瓷般的门把手。不过最吸引眼球的是各款座椅,都是老板娘从世界各地淘来的老物件。我最喜欢的座位是露台,一圈高脚凳子围在阳台边。坐在这里喝咖啡,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翠绿,阳光透着树叶的缝隙洒在桌子上、咖啡上和身上,有无尽的温暖。咖啡当然也很讲究,喀麦隆的咖啡豆自家烘焙,客人也可自选虹吸、手冲或法式压滤的方式来制作单品咖啡。温度恰好、奶泡柔滑、果酸清新的拿铁则是我的最爱。
布拉格的Café Louvre有着百年历史,这家与法国罗浮宫同名的咖啡馆,现在所见的面貌是1992年重新翻修过的。但要想知道它之前的样子倒也不难,纪念品商店里的明信片和墙壁上的老照片记录了它当年的风姿绰约。这种风姿并不是贵气浮华的,而是如捷克历史一般,蕴藏着一种沉稳内敛的气质。欧洲许多咖啡馆都因为名人光顾和聚会而有着极大的知名度,也引得他们的粉丝前来体验。Louvre也是如此,它因卡夫卡、爱因斯坦等名人的时常光顾和聚会而闻名,但在期间找寻旧物的乐趣还是多于考证究竟捷克最知名的男演员Eduard Vojan当年最喜欢坐在哪个座位。
吧台上金属制的古董饮水机和赌博机,虽然已经退休,但保养地很好,每一段历史总有一些宝贵的物件留下,给后人欣赏。我最喜欢的是咖啡馆入口处的布拉格老地图和黑色电话听筒,电话的拨盘被单独镶嵌在墙体中。地图下的一块块小瓷片上是人名和地址,各有或黑或白的按钮。不用猜也知道,这是老式的人工电话接线机。置身于这样经典的东欧文艺氛围中,拿铁是否香醇绵密,土耳其咖啡的残渣是何图案,似乎都已不重要了吧。
在西班牙拉里奥哈自治区的首府朗格洛尼奥(Logro?o)旅行时,我发现了一家叫做Café Moderno的咖啡馆,虽然名字中的Moderno意为“现代”,但其实它和现代感着实没什么关系。开业一百年,满眼都是古旧的痕迹,连同喝咖啡喝小酒的,也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们,与月桂路那一带的年轻活力Tapas吧相比,透着点儿沧桑劲。墙上放着只有百年岁数的咖啡机,虽已是古董级,但全人手打造的质感看起来依旧有光彩,不知有多少的咖啡豆子经过它的身躯变成醇厚香浓的液体。另一边的二氧化碳灌装机和磨豆机也是百年前产物,如今静静在一旁,见证着每晚不变的热闹与欢笑。
在满大街都是法式风情咖啡馆的胡志明市,发现与众不同的L’usine也纯属机缘巧合。这栋有着200年历史的法式殖民风格建筑经历过战争的摧残,曾经是小酒店、公寓楼、政府办公室和服装厂,现在则变身为最时髦的咖啡馆,但那缕古旧的风格依然显见。白墙中镶嵌着墨绿色的木窗棂,简洁而富工业感的日灯自天顶垂直吊下,黑白老照片静静地安放在墙上等人驻足欣赏。每一件家具和桌椅都使用颇有年代的或木或铁的素材重新设计制作,凸显出一种纯正的殖民范儿,也应了它的法语名字——工厂。
不过更值得流连的是与咖啡馆连为一体的潮店。衣架上的成衣和柜子中的小单品,或是越南本地设计师作品,或是店主精选的全球潮牌。这里还有每月更换的艺术展览,让这个深阔空间和法式小酒馆结合的咖啡馆,变成了体验当代越南年轻活力与艺术文化的好去处,透着一种越法混搭、新旧糅合的奇妙感来。
柏林的Kaffee Raum咖啡馆店主也是一位爱在自己的小空间中展示艺术的人。当然他最初吸引我的其实是鹅黄色的整体色调,在以酷和中性为主调的柏林,这种小清新的色彩就好像高一个音阶的变奏曲,让人顿感轻松起来。并且区别于许多柏林现代咖啡馆的金属感和工业感,它深啡色和黑色的桌椅,正中间巨大的木质方桌,以及许多绿色植株和盆栽,还是让人有种怀抱自然的亲切感,更不要说落地窗外的阳光毫不吝啬得照射进来,让我只想静静地坐在这儿,将午餐吃到日落。
在这样看似未经细节雕琢的空间中,惹眼的还是墙上的画作和摄影作品。它们多出自于德国当代的年轻艺术从业者,风格也很多样。店主将自家的空间留给他们展现原创的艺术作品,表达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些作品不定期更换,不止展出,还可以售卖。柏林是一座极具艺术气息的都市,对各种艺术有极大的包容性,年轻人比其他城市的从业者有更多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而传递这些价值的,正是这种小小的空间构建起的平台,就好像无形的桥梁,承载起沟通与交流的能动力。
德累斯顿被誉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城里的茨温格尔宫、圣母大教堂和侯王图都是艺术的瑰宝。不过想要体验现代艺术,还是要去易北河对岸的新城区。在一片居民住宅中,我找到了著名的“会唱歌的房子”。蓝绿条纹的整体墙面上,安装了许多由雨水作为推动力的乐器。每到下雨天,收集而来的雨水顺着这些乐器流下,倾注在管道和喇叭中,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很美妙。
“会唱歌的房子”所处的艺术小社区,许多咖啡馆、艺术品店、服装店散落其中。有点像上海的田子坊,但只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一点都不喧闹。突然发现的Neumann’s Tiki却有着别样的风情,天顶贴满干燥的叶片,悬着些土著风格的木制艺术品,不少容器也有着色彩斑斓的手刻花纹。最有创造力的是10多盏吊灯,都是用斗笠改造的,上面画着不同的图案,色彩夸张不羁,热情且奔放。在这现代艺术氛围的社区中,Tiki的夏威夷风情别具一格。
于是,不服气的Alvaro拉着我来到了大广场不远处的Cubero Confiterias Pastelerias,说要让我好好领教他们的童话感。这家咖啡馆,午后时分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家,着实看不出有什么异样。Alvaro带我径直上了二层的阁楼,我被玻璃柜里那些巨大的建筑模型惊呆了。这家咖啡馆的身后原来是家蛋糕工厂,老板Enrique祖上三代都是制糖高手,他们擅长用糖、果糖、蛋白做成面团,再制成眼前这些惟妙惟肖的建筑。之前我所参观的市内著名建筑,在这里都可以一一找到。我大胆猜测制作一个建筑需要200小时,Enrique听了笑着说:“那只有神灵显神迹才能达成啊!通常一个需要500至700小时。”为了求得超高逼真度,Enrique会给真正的建筑拍上百张照片,尤其是细节部分。这些细节呈现在模型中的时候,就需要依靠几十种不同的工具,甚至是手术刀来完成精妙的雕琢。Enrique已经在全球做过几十场展览,也得到过上百个世界第一和全球金奖。这位花白头发、面色红润的老爷子,流露着充满灵气的眼神和活力四射的童心。
Cubero的另一看点,便是Enrique收藏的800把银质咖啡调羹。一楼的橱柜里只展出了一小部分,但已令人叹为观止,忙不及看。Enrique旅行时,从世界各地将它们带回来,按照国别排列。大的小的,高瘦的矮胖的,卷曲的平直的,勺柄头上各自有不同花纹和颜色,小小的调羹竟也能让人窥看各国各城的文化与美感。
说起店主对旧物的收藏,让我想起香港湾仔的Amical Coffee。湾仔纷杂的人潮,在日、月、星街这一带瞬间散去。这一方住宅区里,隐匿了许多潮牌小店、咖啡馆、小餐馆,甚至有一间入型入格的Monocle Shop。遇见Amical纯粹是桩意外,因为它隐身在一栋唐楼的一楼(即中国人说的二楼),是间容易错过的楼上咖啡馆。不是因为它红色的灯箱招牌在四周扶疏绿意中稍感显眼,是很难发现这一宝地的。按了门铃后上楼,工作日的午后几乎没有客人,格外安静。但我相信,这方空间,即使客人坐满了,也不会感到嘈杂吵闹,它就是这般地有灵气。
店内的一桌一几都是原木制作,没有金属或时尚的现代设计,暖人心且没有距离感。许多物件都值得细看,墙壁上是手绘的艺术画,角落中发现了一只黑色拨轮式旧电话机,还有如青花瓷般的门把手。不过最吸引眼球的是各款座椅,都是老板娘从世界各地淘来的老物件。我最喜欢的座位是露台,一圈高脚凳子围在阳台边。坐在这里喝咖啡,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翠绿,阳光透着树叶的缝隙洒在桌子上、咖啡上和身上,有无尽的温暖。咖啡当然也很讲究,喀麦隆的咖啡豆自家烘焙,客人也可自选虹吸、手冲或法式压滤的方式来制作单品咖啡。温度恰好、奶泡柔滑、果酸清新的拿铁则是我的最爱。
布拉格的Café Louvre有着百年历史,这家与法国罗浮宫同名的咖啡馆,现在所见的面貌是1992年重新翻修过的。但要想知道它之前的样子倒也不难,纪念品商店里的明信片和墙壁上的老照片记录了它当年的风姿绰约。这种风姿并不是贵气浮华的,而是如捷克历史一般,蕴藏着一种沉稳内敛的气质。欧洲许多咖啡馆都因为名人光顾和聚会而有着极大的知名度,也引得他们的粉丝前来体验。Louvre也是如此,它因卡夫卡、爱因斯坦等名人的时常光顾和聚会而闻名,但在期间找寻旧物的乐趣还是多于考证究竟捷克最知名的男演员Eduard Vojan当年最喜欢坐在哪个座位。
吧台上金属制的古董饮水机和赌博机,虽然已经退休,但保养地很好,每一段历史总有一些宝贵的物件留下,给后人欣赏。我最喜欢的是咖啡馆入口处的布拉格老地图和黑色电话听筒,电话的拨盘被单独镶嵌在墙体中。地图下的一块块小瓷片上是人名和地址,各有或黑或白的按钮。不用猜也知道,这是老式的人工电话接线机。置身于这样经典的东欧文艺氛围中,拿铁是否香醇绵密,土耳其咖啡的残渣是何图案,似乎都已不重要了吧。
在西班牙拉里奥哈自治区的首府朗格洛尼奥(Logro?o)旅行时,我发现了一家叫做Café Moderno的咖啡馆,虽然名字中的Moderno意为“现代”,但其实它和现代感着实没什么关系。开业一百年,满眼都是古旧的痕迹,连同喝咖啡喝小酒的,也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们,与月桂路那一带的年轻活力Tapas吧相比,透着点儿沧桑劲。墙上放着只有百年岁数的咖啡机,虽已是古董级,但全人手打造的质感看起来依旧有光彩,不知有多少的咖啡豆子经过它的身躯变成醇厚香浓的液体。另一边的二氧化碳灌装机和磨豆机也是百年前产物,如今静静在一旁,见证着每晚不变的热闹与欢笑。
在满大街都是法式风情咖啡馆的胡志明市,发现与众不同的L’usine也纯属机缘巧合。这栋有着200年历史的法式殖民风格建筑经历过战争的摧残,曾经是小酒店、公寓楼、政府办公室和服装厂,现在则变身为最时髦的咖啡馆,但那缕古旧的风格依然显见。白墙中镶嵌着墨绿色的木窗棂,简洁而富工业感的日灯自天顶垂直吊下,黑白老照片静静地安放在墙上等人驻足欣赏。每一件家具和桌椅都使用颇有年代的或木或铁的素材重新设计制作,凸显出一种纯正的殖民范儿,也应了它的法语名字——工厂。
不过更值得流连的是与咖啡馆连为一体的潮店。衣架上的成衣和柜子中的小单品,或是越南本地设计师作品,或是店主精选的全球潮牌。这里还有每月更换的艺术展览,让这个深阔空间和法式小酒馆结合的咖啡馆,变成了体验当代越南年轻活力与艺术文化的好去处,透着一种越法混搭、新旧糅合的奇妙感来。
柏林的Kaffee Raum咖啡馆店主也是一位爱在自己的小空间中展示艺术的人。当然他最初吸引我的其实是鹅黄色的整体色调,在以酷和中性为主调的柏林,这种小清新的色彩就好像高一个音阶的变奏曲,让人顿感轻松起来。并且区别于许多柏林现代咖啡馆的金属感和工业感,它深啡色和黑色的桌椅,正中间巨大的木质方桌,以及许多绿色植株和盆栽,还是让人有种怀抱自然的亲切感,更不要说落地窗外的阳光毫不吝啬得照射进来,让我只想静静地坐在这儿,将午餐吃到日落。
在这样看似未经细节雕琢的空间中,惹眼的还是墙上的画作和摄影作品。它们多出自于德国当代的年轻艺术从业者,风格也很多样。店主将自家的空间留给他们展现原创的艺术作品,表达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些作品不定期更换,不止展出,还可以售卖。柏林是一座极具艺术气息的都市,对各种艺术有极大的包容性,年轻人比其他城市的从业者有更多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而传递这些价值的,正是这种小小的空间构建起的平台,就好像无形的桥梁,承载起沟通与交流的能动力。
德累斯顿被誉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城里的茨温格尔宫、圣母大教堂和侯王图都是艺术的瑰宝。不过想要体验现代艺术,还是要去易北河对岸的新城区。在一片居民住宅中,我找到了著名的“会唱歌的房子”。蓝绿条纹的整体墙面上,安装了许多由雨水作为推动力的乐器。每到下雨天,收集而来的雨水顺着这些乐器流下,倾注在管道和喇叭中,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很美妙。
“会唱歌的房子”所处的艺术小社区,许多咖啡馆、艺术品店、服装店散落其中。有点像上海的田子坊,但只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一点都不喧闹。突然发现的Neumann’s Tiki却有着别样的风情,天顶贴满干燥的叶片,悬着些土著风格的木制艺术品,不少容器也有着色彩斑斓的手刻花纹。最有创造力的是10多盏吊灯,都是用斗笠改造的,上面画着不同的图案,色彩夸张不羁,热情且奔放。在这现代艺术氛围的社区中,Tiki的夏威夷风情别具一格。
标签: 巴亚多利德 咖啡馆 童话世界
上一篇:要有一间自己的咖啡馆
下一篇:上海咖啡馆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