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多角报道/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多角报道 > 咖啡之翼强势莱杯咖啡,或成智能咖啡机赛道最强“玩家”

咖啡之翼强势莱杯咖啡,或成智能咖啡机赛道最强“玩家”

  事件通报

  今年初,崛起于中国本土、耕耘咖啡市场长达19年的咖啡连锁品牌——咖啡之翼近日宣布,并购咖啡新零售领域的另一家头部品牌,咖啡智能终端竞品——莱杯咖啡。以扩大自身在咖啡新零售领域、智能终端业务线的业务全面拓展。此次并购价格并没有对外披露,但根据已知信息来看,这是咖啡之翼近几年来手笔最大的一次交易。

  咖啡之翼此次收购莱杯咖啡的交易,和2017年下半年开启的新零售智能咖啡终端业务有极大关联。值得一提的是交易条款履行期间,品牌双方还要交付一台目前未市售、投入百万级研发费用的自主知识产权咖啡机。咖啡之翼将拥有全套硬件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商标许可等。

  市场环境

  莱杯咖啡,曾在去年用9个月时间,获得来自险峰长青、青山资本、梅花创投和真格基金3轮明星基金青睐,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40多个城市投放了1000多个点位,运营数据后台同样呈持续增长趋势。

智能咖啡机

  咖啡之翼成立于 2000 年,从连锁咖啡店起步,在 130 多个城市开出了 300 多家店,于 2017 年底启动智能咖啡机业务“自由翼”。咖啡之翼创始人尹峰,因长相甜美,被广大网友称为“神仙姐姐”。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则是大名鼎鼎的主持人何炅。深耕咖啡行业19年,咖啡之翼吸引了徐小平、姚劲波、陈欧、李维嘉、杜海涛等人的投资入股,快速发展成为了一家集咖啡厅、新零售智能咖啡机、供应链等多元化业务线于一体的中国特色自主咖啡品牌。公开数据显示咖啡之翼在2017年,仅智能咖啡机业务收入就高达4000多万元。

  咖啡全民化

  过去我国的年人均咖啡消费不足5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年人均消费为20杯。而北美以及欧洲国家的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400杯,就连同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年人均咖啡消耗也均超过200杯。从5杯到几百杯之间,必定会孕育巨大的商机。这意味着咖啡之翼的方针战略:“咖啡全民化”的春天要来了。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我国国内咖啡消费量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2017年国内咖啡销量约为21.9万吨,2011年至2017年CAGR为35.1%。

2011-2018我国咖啡消费量

  咖啡将从一件高高在上的舶来品,正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这是一种消费产品认知的转变,也是咖啡之翼作为本土咖啡品牌“咖啡全民化”的愿景和理想。

  三次转型扎进细分赛道发力

  成立之初,从单店到直营多店连锁,经过几年直营管理体系的发展,咖啡之翼沉淀了千万量级的线下会员用户,这是咖啡之翼的第一次转型;

  布局SaaS系统在连锁门店管理中的广泛使用,使每一家实体店成为一个可优化的标准模型,完成了第二次转型。这一阶段,有效验证盈利模型“利润复制”的可行性,实现品牌在全中国的高速扩张。

  第三次转型,也伴随咖啡之翼的连锁体系更迭,及新零售的风口。2017年新零售元年,创始人尹峰再次另辟蹊径,把门店的流程标准化压缩在一台可移动的咖啡机里,开始运营起轻资产模式的智能新零售的咖啡机终端。

  自此,咖啡之翼也通过智能咖啡机终端,开辟了一条垂直细分赛道上的进阶之路。

  每一阶段小目标的实现,都是让咖啡的生产效率提升、消费门槛降低。为实现“咖啡全民化”做出努力。

咖啡之翼智能咖啡机

  行业意义

  “互联网咖啡新零售”聚焦咖啡生产、交付模式的创新。这门生意的竞争壁垒在于:设备研发实力、供应链及运维、选点及BD……这些共同决定了设备的运营效率。而咖啡之翼的优势恰好在于:拥有19年线下店运营经验的黄金团队,19本土连锁品牌管理经验,让运营成本和单机落地成本足够低、供应链够稳定、再通过优化体验,来保证细分场景下的竞争力。

  此次咖啡之翼针对莱杯咖啡的收购,一方面补齐了原本咖啡之翼缺少校园核心渠道布局的短版。同时也为咖啡之翼的设备研发注入新的资源和力量,短期内就将看到咖啡之翼推出全新的自主研发第三代智能终端推出,于品牌方而言,各方信息披露都对即将面市的“秘密武器”十分有信心。

  品牌想要基业常青,必须不断革新求变。咖啡之翼正是从一家传统餐饮企业不断转型迭代,摆脱对老旧发展路径的依赖。因此才能拥抱新零售、变身新物种,逐步向本土第一的咖啡品牌的目标前进。

标签: 咖啡之翼 莱杯咖啡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