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多角报道/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多角报道 > 北京第一家24小时咖啡馆,关上了最后一盏灯

北京第一家24小时咖啡馆,关上了最后一盏灯

北京第一家24小时咖啡馆,关上了最后一盏灯

  24小时营业,是一家咖啡馆用温柔的方式表达的最长情告白。

  两天前,北京第一家24小时咖啡馆关上了其最后一盏灯,为此,还举行了一个温暖的闭店仪式。

1

一个特殊的闭店仪式

  4月25日晚上10点,值班的员工按下开关,咖啡馆灯光熄灭了。

  现场的客人一阵唏嘘。


北京第一家24小时咖啡馆闭店
▲北京第一家24小时咖啡馆闭店

  这是一个有点特殊的咖啡馆“闭店仪式”。关掉的这家店是北京第一家24小时咖啡馆,位于三联韬奋书店的2楼。

  后者是北京第一间24小时书店,李克强总理曾致信称,“希望你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这间咖啡馆,是三联书店与雕刻时光咖啡基于框架合作,于2014年4月开设的,至今已有3年时间。

  给一家店做“关店仪式”的消息,几天前便开始在咖啡圈子里疯狂流转。这很难不让人想到电影《非诚勿扰2》里,那个特别的“离婚仪式”。

  那条推文不无伤感的称,因为三联书店的整体调整和改造,4月25日晚10点将是最后的营业时间。


闭店通知
▲闭店通知

  晚上8点,店里塞满了闻风而来的客人。大都是老顾客,大家小声的谈论着。雕刻时光的创始人庄崧冽也从机场赶过来,与客人打招呼寒暄。

不少熟客闻风而来,举行了小小的闭店仪式
▲不少熟客闻风而来,举行了小小的闭店仪式

雕刻时光创始人庄崧冽也赶来参加
▲雕刻时光创始人庄崧冽也赶来参加

墙上的照片记录了咖啡馆的过去
▲墙上的照片记录了咖啡馆的过去

  签名墙上写着:告别只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客人轮流分享与这间24小时咖啡馆和书店的故事,主持人在边上打趣,欢笑声不断。这本是一个有点伤感的时刻,但店里面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2

咖啡馆和书店:不容易的生存状态

  一位忠诚的老顾客回忆,在这间咖啡馆3年前开业第一天,通往一楼的楼梯上坐满了人,到早上5点,仍然人满为患。

  咖啡馆与书店的复合经营,在此前的合作中被描述为:相得益彰。二者在文化认同上契合度高,咖啡馆历来就是一些文化思潮的发源地。

  18世纪波及全球的文化启蒙运动,便是文人们在咖啡馆侃大山“侃出来”的结果。在中国同样如此,上世纪20年代,上海虹口公园附近的“公啡”咖啡馆,鲁迅的最爱,著名的“左联”也在此诞生。

  但时间点不一样了。

  庄崧冽说,早年在大学旁边开一家咖啡馆,很容易就赚到钱。


雕刻时光咖啡馆
▲时间点变了,就不一样了

  但随着星巴克等商业竞争者的大举入侵,咖啡馆的生计开始变得艰难,不再是一门简单的小生意。要生存就必须要做一些商业化、规模化的运作和考量。

  对更多的个体经营者来说,咖啡馆翻台率低,客单价低,市场客群基数少,前期投入高等等因素,让其被称作“餐饮业最难”的业态。

  另外的烦恼则来自房东和政策。在早些时候,北京开始在一些地区做街区环境整治,一些经营了十几年的独立书店和咖啡馆因此关店。

  民营书店同样也在经历一个艰难时刻。90年代,万圣书园、风入松等独立书店在北京先后创立,成为学术、文化圈的集聚圣地;在全国范围,则涌现出南京先锋、贵州西西弗、上海季风等各领一隅风骚的书店。


万圣书园
▲万圣书园

  这些书店大多为学者或文人开办,在国营书店热衷于中小学教材的盈利能力时,自发承担起学术书籍出版和流通的责任。

  《好奇心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1995年到1998年,中国大陆至少建起了1500家到1600家独立书店。然而7年后,这些书店中已有四分之三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倒闭或转型。

  问题主要出在盈利模式上。随着互联网的冲击,靠零售书籍来支撑民营书店的经营,已经越来越艰难。

3

复合式经营或是一条新出路

  咖啡馆与书店的结合,便是出路的一种。庄崧冽表示,这间店的业绩,要比普通的门店好一些,接下来有机会还会尝试与书店配搭的方式。

  但时下更为流行的新模式,则是方所、诚品书店等复合式经营的业态。

  事实上,你很难说它究竟是什么:有书,有咖啡,有文创产品,甚至有服饰。

  这种复合型的咖啡馆正在成为购物中心的新标配。购物中心给书店和咖啡馆带来天然流量,后者则通过多元业态和文化感反哺商场,从而拿到相对低廉的租金。


书店的复合式经营成为流行的新业态
▲书店的复合式经营成为流行的新业态

  人们在这里兜兜转转,停留的时间越长,消费的可能性就越高,聪明的地产商将这种模式称作“管理消费者的时间表”。

  在庄崧冽看来,这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事情。就像他一手创办的雕刻时光,“2、3家小店的时候是最舒服的”。

  当资本进入后,在市场的竞争和催化下,经营咖啡馆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庞杂的商业行为,他并不擅长,还自嘲自己是一个“半吊子管理者”。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人了,他们还必须是有头脑的生意人。

  在拥挤和热闹的陪伴下,晚上10点到了。客人们陆续走了出去,店员关上了灯。


标签: 咖啡馆 北京 一家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