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咖啡馆遇冷 2016正在远去的消费互联网时代
这个世界的残酷就在于,大部分人都只关心创业者的结果,不看他们的过程,所以公众和媒体都很难真正地理解创业。唯一能证明这一切的,就是哪一天,被质疑的人拿出结果,让所有人闭嘴,在过去,普通人可能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直到他们等到了某一天。
一.消费互联网的黄金年代
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某种情结,似乎更喜欢屌丝逆袭花子翻身破落户有朝一日到公主象牙床上滚一滚的革命反转剧。所以2015年至今被很多人怀念和铭记,因为这一年给了大多数人这种情结的“可能性”幻想,从三月“互联网+”的提出O2O大战的序幕拉开,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上门到家O2O服务的疯狂,虽然当时大多都属于初创公司在这些领域小打小闹,但它们发出的动静也并不小。
那时候,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觉得O2O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消费经济模式”,即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需要的服务。去年的整整一年,我们每天都在享受1元洗车、首单外卖减10元、1元上门洗衣、9.9元电影票和免费的美甲、微信支付优惠等各种优惠服务,虽然如今这样的补贴大战早已减退,但却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手机支付最方便的国家了,不信现在去公司楼下看看,路边的煎饼果子现在都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结账了。
各类O2O补贴消失的证据就是前几个月的滴滴合并Uber中国事件,主流O2O的补贴大战似乎在2016慢慢走到了尽头,世界互联网的主流风向也不再眷顾吃喝玩乐,朋友圈里,专门投资美国科技公司的王煜全说过,美国的创业,正在向技术型公司转变,而这类技术型公司都会有三个特点:
1、相比国内,这些公司的产品研发周期相对很长,像人工智能,基因工程一类的项目最少要五年以上才会有成果。
2、资金需求大,一般起步要先烧掉几千万美元(这点和国内O2O的补贴大战相比,也不算太多)。
3、技术壁垒高。一般这种公司将最新科研成果商业化成功后,因为有专利和技术壁垒,这样的项目会有一定的门槛。
埃隆·马斯克9月公布了火星居住计划,不久前“猎鹰9号”首次回收成功
在硅谷,下一个马斯克乔布斯们也许正谈论着可回收火箭、天空旅店和私人小型卫星,而在国内咖啡馆里创业依然围绕着直播网红、家政美甲,走进写字楼和咖啡店,各路二手车的广告充斥着北上广的各座电梯之间。
二.“互联网下半场”的背后折射出中生代渴望的话语权
很难说国内科技公司的主流有没有跑偏,但很多人看了网上那张四处流传的O2O阵亡名单后感慨,互联网除了BAT之外已经没有机会了,但就在不久前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王兴,程维和张一鸣围坐一处,共同发声,希望让外界认可一个新概念,称他们为国内互联网下半场的“小三巨头”,他们甚至讨论出了一个全新的缩写“TMD(头条、美团、滴滴)”来概括自己。
“乌镇论剑”背后是新兴势力希望打破旧有的BAT格局
过去,很多人低估了今日头条的商业价值,高维度的互联网精英不会去使用和关注这种在他们眼中比较Low的新闻聚合产品,但它早期瞄准的恰恰是中低维度的大众市场,如今更是公开上线了“头条外搜索”功能,几年来对今日头条的低估是它能在BAT眼皮底下长这么大的原因,而当张一鸣开始强调机器算法和信息分发时,外界才反应过来,并且把更多的对未来趋势的想象投射在了这家公司身上。
中生代渴望更多的话语权,所以王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这个由美团CEO王兴提出的概念,还是精准的指出了中国互联网依靠PC网民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已过的事实。
三.真正的资本寒冬可能还远未来临
深感趋势红利远去的不仅仅是创业者,就在前不久,非著名投资人曲凯宣布离开风投圈投身内容创业,并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为什么我不做VC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陆续媒体爆料称有些投资人基本已处于休假状态,即使有很多投资机构仍然在到处看项目,但是出手却非常谨慎也显得非常正常,事实上,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经常就可以在媒体上看到,说现在资本环境越来越恶劣,经济也逐渐下行。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处于寒冬期,许多投资机构投资步伐放缓,而媒体眼中一些同质化、差服务、弱资金的初创O2O企业的消失,似乎也坐实了大部分人口中“资本寒冬”来临的证据。
老一代互联网人对于寒冬两个字有着深刻的记忆,2000年6月30日,网易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紧接着就迎来了互联网泡沫崩溃,纳斯达克崩盘。网易股价节节下降,并先后经历了各种问题,阿里派蔡崇信去美国和香港裁掉刚刚成立的办事处,这样的困境,在如今的资本市场根本从未出现过。
如果十几年前的那段时间连网易和阿里都需要匍匐前进,那么2015下半年开始盛传的资本寒冬论调可能从未来临。
我为什么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原因有三点:
首先,目前国民素质和审美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整体氛围非常积极乐观,这对经济其实影响非常大。所以马云说没有多少企业家是听了经济学家的话创业成功的,就是这个道理。媒体和专家容易过度渲染,但企业家有自己的直觉。
第二中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巨大,可以纵深激发出新的发展模式,现在有的人觉得人口红利下滑,但我觉得这是阶段性的,比如一线城市的人口红利也许不再有了,但是广大二三线和乡镇,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会形成新的人口红利。
第三点,还有许多政策红利尚未释放。
李开复在最近的一场演讲中提到了最近还看到的某一个国内的VC,对一个首次融资的什么都没有就是三个人的项目,开出了两千万美元的投资额,八千万美元的估值。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只要你选的领域是重要的,然后创业者是明星级别的,那么其实没有什么资本寒冬。”
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委婉的说法,因为其他投资人会直接告诉你:“现在创业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尽管如此,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投资人依然在寻找优秀的项目,从这层角度看,资本寒冬永远都是一场相对论。
四.当马云都不再谈电子商务了,巨头的担忧是什么?
前段时间马云在“云栖大会”说,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企业,马云用了一个词“新零售”。当时我和一票记者在下面听了,深以为然,一直以来,整个互联网的趋势都是朝着越来越重,而互联网的元素却越来越少的方向发展。过去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二元对立模型,渐渐地已经无法解释这个商业时代各种多元模式了。
所有人都知道传统企业过去三十年靠的是信息不对称在做渠道型的生意,但实际上很多早期的互联网企业,它做的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事情,以搜索引擎为例,它实际上是把很多信息汇总起来,从年初爆发的医疗推广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上看,如今这种情况大家看到了,已经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了。
未来一切以信息不对称为盈利前提的公司,都开始感到环境变化的严峻。
互联网在流量分割完成后,人作为交易入口的头部效应会越来越强,尤其是中产阶级崛起和引发的消费升级后,对于海外进口消费的电商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这也是未来电商增长新的一块蛋糕。所以阿里的双11做的再厉害,依然会有例如网易严选,小红书这样的项目从电商中杀出来。
交易的本质是人群,而人群被社交工具和社群高度碎片化之后,更容易被相同的价值观所吸引,而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于单一的线上入口,同样的道理,信息渠道型企业模式开始慢慢要让位于产品型的企业模式。
五.其实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完全有规律可循
第一阶段,就是资讯和信息的连接,打通了信息流;这个阶段诞生了百度,腾讯等企业,因为快速增长的站点和网民,需要信息的检索与基本的社交服务,而最早的网址导航,电子邮件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阶段,随着技术的普及,涉足线上交易服务,打通了资金流;这个阶段,阿里,京东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个阶段阿里作为先行者,对于国内互联网进程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最早的互联网信用和担保体系,未来所有的电商都将基于此继续发展。
第三阶段,就是围绕交易的线下供应链的整合。诞生了一批围绕重产业的企业出现,开始着重于某些万亿产业的效率与成本。“互联网+”和“供给侧改革”本质上都是在呼唤重产业中诞生互联网新巨头,去彻底颠覆过去传统产业经营模式中由于经营分散、长渠道、和信息不对称积累的低效率与高成本问题。
富士康内部机器人比赛,机器代替工人是关乎“效率与成本”的博弈,但它的结果早已注定
眼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国内服务业、制造业等相关领域的各个垂直细分行业都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机会:产业转型升级。可是,放眼全球,却很少有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领域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在更下沉的行业,应该说,互联网下半场这场战争才刚刚打响。
六.愈来愈重的产业互联网会成为2017的主流吗?
那么,有人问,在消费互联网势穷之后,大数据,人工智能又方兴未艾,下一波的互联网创业独角兽的主流形态是什么样?在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基于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新的概念,叫做“产业互联网”。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什么叫“产业互联网”,有广义狭义之分。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企业内部互联网化,同时也对研发、生产、交易、流通和融资等各个环节进行互联网渗透,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互联网还将打通上下游,完成产业链改造,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听上去这道趋势很让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沮丧,因为这一切似乎并不是一个三五人的团队加上一个好的创业故事和一笔迅速到位的融资就能马上干起来的。毫无疑问,下一波的创业门槛已经变高了。
比如在长链条的传统家装行业,这个产业有四万亿的市场空间,但过去还没有诞生一家超百亿规模的企业,当涉及到设计、制作、交付、营销、物流甚至金融服务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互联网最擅长的信息连接模式似乎不够用了,也很难实现对每个环节的把控。
肖金旺(音)是二代外来工人,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下,他有了融入城市工作的机会
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在数字时代,无论个体还是企业都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将资产进行数字化,并通过互联协作来扩大数字化资产的使用,增加营收,从而形成一种生态。
七.下一个诞生千亿独角兽的市场,已经具备哪四种条件
前不久刘强东在公开场合发言,认为未来五年内的“风口”将出现在传统行业而不是互联网行业,在快时尚、家居领域、和食品健康将涌现出更好的高品质中国品牌。
从更大的格局看,其实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超级红利正确实在消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越做越重;而那些转型成功、掌握了互联网的工具、方法论和价值观的传统企业,正在爆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以传统的家装产业为例,这个行业以土巴兔为代表的互联网家装企业正在受到传媒的关注,如果有人愿意俯下身去研究这些过去不算非常显眼的重产业模式互联网企业,也许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出刘强东的判断,为什么巨头大佬们会认为类似家装的传统产业,会诞生出新的风口与独角兽,这些传统行业需要具备了哪些特征:
1.首先,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规模需要足够大
如果要诞生新巨头,这样行业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比如千亿级或万亿级;而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家装白皮书显示,目前家装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2万亿元( 数据来自于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白皮书》),并且还将持续增长,这也给从中诞生一家产业互联网巨头制造了先决条件:市场规模必须足够的大。
2.产业链下游企业总数繁多且分散,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性
如果一个行业集中度低,企业碎片化程度高,那么就迫切需要互联网来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如互联网家装的出现,有效整合了家装产业链条上的资源与参与者,平台汇聚了优质建材供应商、装修公司、工长、设计师等,极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生产效率。
而在过去,这些企业和服务单位可能只能各自为战,呈现出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这种状态当然没有用户体验可言。而用户体验不足的地方,就有产生新物种的商业价值。
3.这个产业生产、采购、分销等环节链过长,信息化程度低
这就考验从中诞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否能够精简渠道,真正实现上下游的以需定产。比如家装产业链条极长、环节繁多,从生产制造到销售要经过层层分销,不仅抬高了成本,也造成产业的冗余。目前,而业内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建立供应链F2C体系及云调度整体运营系统,打通采购、物流、安装入口,保证家居建材从厂商到用户的直接供给,以需定产,实现了装修流程的智能化监管以及工人与材料的智能化调配,有效保证工期。
4.用户在这个行业有明显的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第四点来自于消费升级,从用户的角度看,家装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者需要更好的服务的产业,现在的大城市的新中产阶级需要的是动动手指的一站式服务,并且提供个性化定制。用户渴望把自己从传统装修冗长,低效,体验差的服务中解放出来,而另一边,智能家居、家庭大数据一类的产品和服务又需要进入家族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行业,这就为产业互联网实现对家装业的改造,提供了机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新诞生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才能更好地创造用户价值。
结语: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著作《创新者的窘境》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机构的能力体现在其流程和价值观中,而且正是构成当前业务模式核心能力的流程和价值观,决定了它们无力应对市场的破坏性变化。对于互联网从未涉足过的传统重产业,2017年或许是一个新的元年。
不过话又说回来,风口当然会再来,但草根创业者和咖啡馆投资人书写的消费互联网时代,恐怕已经和2016一起慢慢离我们远去了。
一.消费互联网的黄金年代
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某种情结,似乎更喜欢屌丝逆袭花子翻身破落户有朝一日到公主象牙床上滚一滚的革命反转剧。所以2015年至今被很多人怀念和铭记,因为这一年给了大多数人这种情结的“可能性”幻想,从三月“互联网+”的提出O2O大战的序幕拉开,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上门到家O2O服务的疯狂,虽然当时大多都属于初创公司在这些领域小打小闹,但它们发出的动静也并不小。
那时候,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觉得O2O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消费经济模式”,即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需要的服务。去年的整整一年,我们每天都在享受1元洗车、首单外卖减10元、1元上门洗衣、9.9元电影票和免费的美甲、微信支付优惠等各种优惠服务,虽然如今这样的补贴大战早已减退,但却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手机支付最方便的国家了,不信现在去公司楼下看看,路边的煎饼果子现在都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结账了。
中关村,被称作国内创业环境晴雨表的一家咖啡馆如今人流寥寥
各类O2O补贴消失的证据就是前几个月的滴滴合并Uber中国事件,主流O2O的补贴大战似乎在2016慢慢走到了尽头,世界互联网的主流风向也不再眷顾吃喝玩乐,朋友圈里,专门投资美国科技公司的王煜全说过,美国的创业,正在向技术型公司转变,而这类技术型公司都会有三个特点:
1、相比国内,这些公司的产品研发周期相对很长,像人工智能,基因工程一类的项目最少要五年以上才会有成果。
2、资金需求大,一般起步要先烧掉几千万美元(这点和国内O2O的补贴大战相比,也不算太多)。
3、技术壁垒高。一般这种公司将最新科研成果商业化成功后,因为有专利和技术壁垒,这样的项目会有一定的门槛。
埃隆·马斯克9月公布了火星居住计划,不久前“猎鹰9号”首次回收成功
在硅谷,下一个马斯克乔布斯们也许正谈论着可回收火箭、天空旅店和私人小型卫星,而在国内咖啡馆里创业依然围绕着直播网红、家政美甲,走进写字楼和咖啡店,各路二手车的广告充斥着北上广的各座电梯之间。
二.“互联网下半场”的背后折射出中生代渴望的话语权
很难说国内科技公司的主流有没有跑偏,但很多人看了网上那张四处流传的O2O阵亡名单后感慨,互联网除了BAT之外已经没有机会了,但就在不久前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王兴,程维和张一鸣围坐一处,共同发声,希望让外界认可一个新概念,称他们为国内互联网下半场的“小三巨头”,他们甚至讨论出了一个全新的缩写“TMD(头条、美团、滴滴)”来概括自己。
“乌镇论剑”背后是新兴势力希望打破旧有的BAT格局
过去,很多人低估了今日头条的商业价值,高维度的互联网精英不会去使用和关注这种在他们眼中比较Low的新闻聚合产品,但它早期瞄准的恰恰是中低维度的大众市场,如今更是公开上线了“头条外搜索”功能,几年来对今日头条的低估是它能在BAT眼皮底下长这么大的原因,而当张一鸣开始强调机器算法和信息分发时,外界才反应过来,并且把更多的对未来趋势的想象投射在了这家公司身上。
中生代渴望更多的话语权,所以王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这个由美团CEO王兴提出的概念,还是精准的指出了中国互联网依靠PC网民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已过的事实。
三.真正的资本寒冬可能还远未来临
深感趋势红利远去的不仅仅是创业者,就在前不久,非著名投资人曲凯宣布离开风投圈投身内容创业,并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为什么我不做VC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陆续媒体爆料称有些投资人基本已处于休假状态,即使有很多投资机构仍然在到处看项目,但是出手却非常谨慎也显得非常正常,事实上,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经常就可以在媒体上看到,说现在资本环境越来越恶劣,经济也逐渐下行。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处于寒冬期,许多投资机构投资步伐放缓,而媒体眼中一些同质化、差服务、弱资金的初创O2O企业的消失,似乎也坐实了大部分人口中“资本寒冬”来临的证据。
老一代互联网人对于寒冬两个字有着深刻的记忆,2000年6月30日,网易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紧接着就迎来了互联网泡沫崩溃,纳斯达克崩盘。网易股价节节下降,并先后经历了各种问题,阿里派蔡崇信去美国和香港裁掉刚刚成立的办事处,这样的困境,在如今的资本市场根本从未出现过。
如果十几年前的那段时间连网易和阿里都需要匍匐前进,那么2015下半年开始盛传的资本寒冬论调可能从未来临。
我为什么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原因有三点:
首先,目前国民素质和审美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整体氛围非常积极乐观,这对经济其实影响非常大。所以马云说没有多少企业家是听了经济学家的话创业成功的,就是这个道理。媒体和专家容易过度渲染,但企业家有自己的直觉。
第二中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巨大,可以纵深激发出新的发展模式,现在有的人觉得人口红利下滑,但我觉得这是阶段性的,比如一线城市的人口红利也许不再有了,但是广大二三线和乡镇,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会形成新的人口红利。
第三点,还有许多政策红利尚未释放。
李开复在最近的一场演讲中提到了最近还看到的某一个国内的VC,对一个首次融资的什么都没有就是三个人的项目,开出了两千万美元的投资额,八千万美元的估值。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只要你选的领域是重要的,然后创业者是明星级别的,那么其实没有什么资本寒冬。”
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委婉的说法,因为其他投资人会直接告诉你:“现在创业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尽管如此,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投资人依然在寻找优秀的项目,从这层角度看,资本寒冬永远都是一场相对论。
四.当马云都不再谈电子商务了,巨头的担忧是什么?
前段时间马云在“云栖大会”说,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企业,马云用了一个词“新零售”。当时我和一票记者在下面听了,深以为然,一直以来,整个互联网的趋势都是朝着越来越重,而互联网的元素却越来越少的方向发展。过去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二元对立模型,渐渐地已经无法解释这个商业时代各种多元模式了。
所有人都知道传统企业过去三十年靠的是信息不对称在做渠道型的生意,但实际上很多早期的互联网企业,它做的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事情,以搜索引擎为例,它实际上是把很多信息汇总起来,从年初爆发的医疗推广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上看,如今这种情况大家看到了,已经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了。
未来一切以信息不对称为盈利前提的公司,都开始感到环境变化的严峻。
互联网在流量分割完成后,人作为交易入口的头部效应会越来越强,尤其是中产阶级崛起和引发的消费升级后,对于海外进口消费的电商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这也是未来电商增长新的一块蛋糕。所以阿里的双11做的再厉害,依然会有例如网易严选,小红书这样的项目从电商中杀出来。
交易的本质是人群,而人群被社交工具和社群高度碎片化之后,更容易被相同的价值观所吸引,而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于单一的线上入口,同样的道理,信息渠道型企业模式开始慢慢要让位于产品型的企业模式。
五.其实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完全有规律可循
第一阶段,就是资讯和信息的连接,打通了信息流;这个阶段诞生了百度,腾讯等企业,因为快速增长的站点和网民,需要信息的检索与基本的社交服务,而最早的网址导航,电子邮件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阶段,随着技术的普及,涉足线上交易服务,打通了资金流;这个阶段,阿里,京东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个阶段阿里作为先行者,对于国内互联网进程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最早的互联网信用和担保体系,未来所有的电商都将基于此继续发展。
第三阶段,就是围绕交易的线下供应链的整合。诞生了一批围绕重产业的企业出现,开始着重于某些万亿产业的效率与成本。“互联网+”和“供给侧改革”本质上都是在呼唤重产业中诞生互联网新巨头,去彻底颠覆过去传统产业经营模式中由于经营分散、长渠道、和信息不对称积累的低效率与高成本问题。
富士康内部机器人比赛,机器代替工人是关乎“效率与成本”的博弈,但它的结果早已注定
眼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国内服务业、制造业等相关领域的各个垂直细分行业都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机会:产业转型升级。可是,放眼全球,却很少有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领域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在更下沉的行业,应该说,互联网下半场这场战争才刚刚打响。
六.愈来愈重的产业互联网会成为2017的主流吗?
那么,有人问,在消费互联网势穷之后,大数据,人工智能又方兴未艾,下一波的互联网创业独角兽的主流形态是什么样?在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基于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新的概念,叫做“产业互联网”。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什么叫“产业互联网”,有广义狭义之分。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企业内部互联网化,同时也对研发、生产、交易、流通和融资等各个环节进行互联网渗透,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互联网还将打通上下游,完成产业链改造,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听上去这道趋势很让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沮丧,因为这一切似乎并不是一个三五人的团队加上一个好的创业故事和一笔迅速到位的融资就能马上干起来的。毫无疑问,下一波的创业门槛已经变高了。
比如在长链条的传统家装行业,这个产业有四万亿的市场空间,但过去还没有诞生一家超百亿规模的企业,当涉及到设计、制作、交付、营销、物流甚至金融服务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互联网最擅长的信息连接模式似乎不够用了,也很难实现对每个环节的把控。
肖金旺(音)是二代外来工人,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下,他有了融入城市工作的机会
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在数字时代,无论个体还是企业都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将资产进行数字化,并通过互联协作来扩大数字化资产的使用,增加营收,从而形成一种生态。
七.下一个诞生千亿独角兽的市场,已经具备哪四种条件
前不久刘强东在公开场合发言,认为未来五年内的“风口”将出现在传统行业而不是互联网行业,在快时尚、家居领域、和食品健康将涌现出更好的高品质中国品牌。
从更大的格局看,其实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超级红利正确实在消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越做越重;而那些转型成功、掌握了互联网的工具、方法论和价值观的传统企业,正在爆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以传统的家装产业为例,这个行业以土巴兔为代表的互联网家装企业正在受到传媒的关注,如果有人愿意俯下身去研究这些过去不算非常显眼的重产业模式互联网企业,也许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出刘强东的判断,为什么巨头大佬们会认为类似家装的传统产业,会诞生出新的风口与独角兽,这些传统行业需要具备了哪些特征:
1.首先,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规模需要足够大
如果要诞生新巨头,这样行业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比如千亿级或万亿级;而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家装白皮书显示,目前家装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2万亿元( 数据来自于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白皮书》),并且还将持续增长,这也给从中诞生一家产业互联网巨头制造了先决条件:市场规模必须足够的大。
2.产业链下游企业总数繁多且分散,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性
如果一个行业集中度低,企业碎片化程度高,那么就迫切需要互联网来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如互联网家装的出现,有效整合了家装产业链条上的资源与参与者,平台汇聚了优质建材供应商、装修公司、工长、设计师等,极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生产效率。
而在过去,这些企业和服务单位可能只能各自为战,呈现出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这种状态当然没有用户体验可言。而用户体验不足的地方,就有产生新物种的商业价值。
3.这个产业生产、采购、分销等环节链过长,信息化程度低
这就考验从中诞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否能够精简渠道,真正实现上下游的以需定产。比如家装产业链条极长、环节繁多,从生产制造到销售要经过层层分销,不仅抬高了成本,也造成产业的冗余。目前,而业内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建立供应链F2C体系及云调度整体运营系统,打通采购、物流、安装入口,保证家居建材从厂商到用户的直接供给,以需定产,实现了装修流程的智能化监管以及工人与材料的智能化调配,有效保证工期。
4.用户在这个行业有明显的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第四点来自于消费升级,从用户的角度看,家装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者需要更好的服务的产业,现在的大城市的新中产阶级需要的是动动手指的一站式服务,并且提供个性化定制。用户渴望把自己从传统装修冗长,低效,体验差的服务中解放出来,而另一边,智能家居、家庭大数据一类的产品和服务又需要进入家族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行业,这就为产业互联网实现对家装业的改造,提供了机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新诞生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才能更好地创造用户价值。
结语: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著作《创新者的窘境》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机构的能力体现在其流程和价值观中,而且正是构成当前业务模式核心能力的流程和价值观,决定了它们无力应对市场的破坏性变化。对于互联网从未涉足过的传统重产业,2017年或许是一个新的元年。
不过话又说回来,风口当然会再来,但草根创业者和咖啡馆投资人书写的消费互联网时代,恐怕已经和2016一起慢慢离我们远去了。
标签: 咖啡馆 互联网
上一篇:美式咖啡年成长4成 全家推分享壶抢商机
下一篇:咖啡店每天送面包 环卫工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