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康生活:咖啡产业造福乡里 搬迁安置惠民
6月14日,海南线路采访团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共鸣社区实地采访,记者们学唱起了儋州调声。本报记者 武威 摄
在澄迈县福山镇,咖啡文化的历史渊源,让福山成为海南发展咖啡产业的“福地”,也在造福着当地咖啡种植农户;而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共鸣社区,400余户居民陆续搬迁至敞亮美观的联排房安置区,也过上了幸福生活。6月14日,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海南线路采访团一行冒雨来到澄迈与洋浦,探寻当地百姓不一样的幸福元素。
现场观摩咖啡制作工艺,再细品一杯现磨咖啡,在咖啡的醇香里,寻觅一段静美的咖啡时光,位于澄迈的福山镇俨然已成为不少游客及“海澄文”市民的理想去处。6月14日午后,在澄迈福山咖啡文化体验中心,采访团一行看到,廖孝培等人正在咖啡加工车间忙着筛检、烘干、脱壳、分级,不时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咖啡厅品尝、选购。
“我家种植了将近3亩咖啡,每亩年产鲜果大约是1000斤,仅此一项,一年就能收入1.5万元。”除咖啡外,福山镇脱贫群众符善南在镇墟旁种植了将近10亩的石榴、莲雾等,不少游客在品尝咖啡之余还常来果园采摘体验,这样他又多了一份收入。福山镇党委书记王锡飞介绍,目前,福山镇种植咖啡挂果面积将近4000亩,年产咖啡干豆约80万千克,镇墟周边现有咖啡馆30多家,从事咖啡行业人数已近千人,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实现增收。
光明日报记者朱蒂尼注意到,在炭火烘干以及脱壳等环节,福山咖啡沿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到了后期的分级与包装,则显得十分科技范儿,他说,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造血能力强,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年前,我们一家5口人搬进了这套联排房,有两层半呢,共有190平方米,这房子坚固,敞亮,有6个房间呢!”6月14日下午,在洋浦共鸣社区11栋,居民符兴乾乐呵呵地介绍,自2018年一家人搬迁进新房以来,妻子被安排当上了环卫工,儿子进工厂务工,日子过得很踏实。
共鸣社区党支部书记符文昌介绍,最初,原共鸣大队400多户村民的住址位于海南炼化厂区规划建设范围内,大多民居破败不堪,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有关部门启动搬迁工作并腾出了数百亩土地,于2016年建成了484套联排房安置村民搬迁。
在工人日报记者杜鑫眼里,住上了新房,村民们也活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共鸣社区联排房安置区配套建设了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文体活动中心以及卫生室等。此外,社区为了传承发扬当地传统文化,还组建了儋州调声队,吸引了上百名居民参与,并不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剧表演,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自此,大家也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当天,采访团一行还冒雨辗转采访海南生态软件园二期、洋浦重点项目等施工现场,近距离感受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热潮。(记者曾毓慧)
标签: 小康生活 咖啡产业